各有关单位、行业专家: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联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单位,启动《筋膜针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操作规范》团体标准的起草工作。现公开征集起草单位和起草人,有关事项如下:
交感型颈椎病(Sympathetic cervical spondylosis)是颈椎病主要类型之一,临床以头晕、头痛、心慌、失眠等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为特征。目前,西医多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但存在副作用明显、易复发、手术风险高等局限;中医常用针灸、推拿、中药等疗法,然而部分方法存在起效慢、疗程长等不足。现有中西医治疗手段均难以实现快速缓解症状与长期稳定疗效的平衡。在此背景下,探索显效快、痛苦小、疗程短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成为研究重点。筋膜针法融合中医针刺与现代筋膜理论,通过刺激人体筋膜网络调节交感神经功能,在改善交感型颈椎病症状方面展现独特优势,但尚未形成统一技术标准,亟需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其临床应用价值与学术影响力。
为了更好地规范常用针灸疗法在疾病治疗的操作和应用,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联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严格按照团体标准的制定方法和制定流程,制定了、筋膜针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技术体系及技术操作标准。此举旨在统一技术操作规范,为针灸临床从业者提供标准化操作依据及技术指导,以提升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同时为医疗服务机构管理提供参考,促进筋膜针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技术体系化、规范化发展,推动针灸学科标准化建设。
坚决拥护国家中医药政策,熟悉《中医药法》《标准化法》《“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法规文件。
单位须依法合规运营,近三年无重大医疗事故、失信记录或其他不良信息。
起草人应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针灸推拿、疼痛医学、康复医学、骨伤科、影像医学、生物医学工程、标准化等)或同等专业水平。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基层医疗分会理事单位、个人会员及已承担过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制定任务的单位优先。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高大红:
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安徽省第二批省级学术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少儿共同体常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童发育与行为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黄河流域小儿推拿副理事长,安徽针灸学会针推结合学会常务理事。致力于新安医学培元固本学术思想指导小儿推拿的临床,教学,科研,科普工作。
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主持安徽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中文核心1篇(第一作者),科技核心2篇,出版专著2部,获软件著作权8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参编“十五五”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2023年《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新安医学小儿推拿》获安徽省卫健委第四代时代科普网络人气奖。中华中医药学会少儿共同体第二届技能比赛教师组讲课比赛第二名.2024年《健康小卫士成长大不同--一图知悉中医育儿小妙法?》获安徽省卫健委第五届时代科普图文类一等奖。
刘德春: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首届“江淮名医”,安徽省名中医,安徽省第一批第二批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级十二五重点专科骨伤科学术带头人。1983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安徽省针灸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刘德春教授从医40余年,注重勤学古训,博采众长,积极创新,在发挥中医骨伤治疗特色优势同时,擅长结合现代医学微创理论,开拓创新多种骨伤科新技术,新疗法。从事骨伤科疾病的诊疗与研究,对骨伤科疾病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和优势的诊疗方案,尤其是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在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得到了广大病员的认可和赞誉。
建立安徽省刘德春名中医工作室,研制出院内制剂十一味活血酊(批准文号:皖药制字Z2013001),应用于临床,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卫生部中医药重点学科针灸学科建设项目主要成员,参与安徽省科技攻关课题《辨证选用隔物灸治疗膝原发性骨关节炎的临床规范及机理研究》(00701030220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辨证选用隔物灸治疗膝原发性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06-07LP25)的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
王友刚:
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国针灸学会会员,安徽省康复学会会员,安徽省睡眠学会会员。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具有较强临床、教学、科研能力,擅长采用针药结合治疗中风、眩晕、耳鸣、面瘫等神经系统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骨科疾病、以及部分内科妇科疾病有较好临床疗效。
主持安徽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2项,参与安徽省级课题多项,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安徽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

6 天前
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民政部发布的《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和《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经协会组织业界专家和企业代表研究审议,《169 腹针减脂疗法临床应用技术操作规范》等4 个标准进行立项评审,标准符合立项条件,现批准立项。请参与起草单位和个人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要求,按照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标准编制相关规定及...

1 个月前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职称制度也逐渐完善。在职称评审中,除了学术论著、专利、项目等个人成果外,团体标准的参编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参考条件。但是,许多人对团体标准的参编是否能评职称仍存在疑惑。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01.我们需要了解团体标准的概念团体标准是指由多个单位、组织或个人共同制定的标准。其制定过程具有民主性、代表性和可持续性,具有较强的真...

1 个月前
近年来,国家对团体标准建设的重视程度持续攀升,各地也纷纷加大力度推进标准化工作。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省份在地理位置、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及政策导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各省针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制定的财政补贴政策也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 这些专项补贴政策,不仅能激发市场主体参与标准制定的积极性,更能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助力产品质量与服务能力提升,加速技...

2 个月前
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团体标准对于规范行业发展、提升产品质量、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团体标准从制定到实施的背后,一系列费用问题也随之而来,困扰着不少企业和相关从业者。今天,咱们就来全方位剖析团体标准在收费方面的诸多疑问。 01团体标准为何收费? 团体标准的制定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

2 个月前
面对 “团体标准的红利期是不是要结束了?” 这一疑问,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除了政策支持、新兴产业需求等已知优势外,团体标准在市场活力激发、区域协同发展、消费升级引导、绿色转型推动以及跨界融合促进等方面,正不断释放新的红利,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一、激活市场活力:民营企业的 “标准话语权” 加速器 在过去,标准...

2 个月前
团体标准的实施效果受多重因素影响,既涉及标准本身的质量,也与市场环境、配套机制、推广力度等密切相关。以下是主要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 一、标准自身的质量与适用性 1.科学性与先进性 若团体标准在制定过程中缺乏充分的调研、实验数据支撑,或未吸纳行业前沿技术、创新成果,可能导致标准内容滞后于市场需求,甚至与...

2 个月前
8月19日,民政部办公厅印发了《2025年民政部标准制定计划》。根据该计划,今年民政部将开展23项民政行业标准的编写工作,并向国家标准委申请14项标准立项。 其中,拟申报国家标准的项目包括应急慈善捐赠指南、老年助餐服务指南等,民政行业标准制定项目包括会所模式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服务规范、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规范、儿童福利机构孤独症康复服务规范、养老顾问服务...

2 个月前
团体标准起草单位与起草人作为标准制定的核心参与主体,在推动行业技术规范、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的同时,也依法依规享有多维度核心权益,具体可从荣誉认可、参与权限、资源支持、品牌提升等方面展开,核心权益如下: 一、荣誉与身份认可类权益 署名权:在正式发布的团体标准文本中,明确列入起草单位名称及起草人姓名,是参与标准制定工作的官方身份证明,体现其在标准研制中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