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行业专家: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联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单位,启动《隔物灸治疗认知障碍技术操作规范》团体标准的起草工作。现公开征集起草单位和起草人,有关事项如下: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结合中医学特点,建立有中医特色的标准化理论与方法体系,是中医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制定隔物灸治疗认知障碍技术操作规范,建立隔物灸治疗认知障碍技术操作标准,将标准化要求贯隔物灸治疗认知障碍技术具体操作的各个环节,促进隔物灸治疗认知障碍技术操作更加规范、以求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并提高临床疗效为着力点,将该灸法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拥护国家中医药政策,在隔物灸(含隔姜灸、隔盐灸、隔药饼灸、隔蒜灸等)及认知障碍(含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等)防治领域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或在灸法器具、红外热成像、脑功能影像、神经心理评估、标准化研究等相关领域具备核心技术或典型案例。
单位须依法合规运营,近三年无重大医疗事故、失信记录或其他不良信息。
起草人应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含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老年医学、康复医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生物医学工程、标准化等)或同等专业水平。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基层医疗分会理事单位、个人会员及已承担过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制定任务的单位优先。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朱才丰: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首届青年江淮名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中心主任,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国家重点专科/省级重点专科负责人,安徽中医药科学院针灸临床研究所副所长,安徽中医药领军后备人才,安徽省中医药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中国针灸杂志编委、安徽医学编委,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急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睡眠健康专业委员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针灸学会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康复医学会高压氧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中医老年病质控中心副主任。主持国家、省部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科技进步奖7项。
董昌武:
教授,医学博士,博导。现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为安徽省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一流课程《中医诊断学》课程负责人,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名中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健康管理分会副会长,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安徽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与开发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徽省中医药学会民间医药分会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安徽省重大科研专项等多项课题研究,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蔡圣朝: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国医名师,安徽省名中医,首届江淮名医,全国第五、六、七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安徽省老年病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老年病学术带头人,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曾任安徽中医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中医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灸法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促进会专科专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会常务理事,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氏梅花针灸”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获省科技进步2等奖1项、3等奖2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1等奖1项、3等奖1项、省中医药学会1等奖1项、3等奖1项,主编出版著作5部;参编著作6部;发表论文220余篇;主持修订中华中医药学会指南1项,参加指南、标准制定5项。
赞赞赞
关于推荐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励评审专家的通知
太棒了
骨科丛书译著(人卫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