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颈椎病伴动脉粥样硬化型斑块的操作规范》征集参与单位、起草人

1 个月前 团体标准 193

各有关单位、行业专家: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联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单位,启动《推拿治疗颈椎病伴动脉粥样硬化型斑块的操作规范》团体标准的起草工作。现公开征集起草单位和起草人,有关事项如下:

标准立项背景

颈椎病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逐年上升,50% 以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在患病期间可出现颈动脉斑块。颈椎病导致的椎动脉受压或痉挛可加重脑供血不足,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进一步增加脑卒中风险,形成恶性循环。目前现代医学治疗以药物(如他汀类降脂药、抗血小板药物)和手术为主,但长期用药存在肝肾损伤、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手术风险高且费用昂贵。传统推拿疗法可通过改善局部循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肌肉痉挛等机制,安全有效地缓解症状,但是,目前这些治疗方法多样,病例数较少,缺乏随机对照研究,难以从根本上界定或评价该疗法的疗效。

研究发现,颈椎病伴动脉粥样硬化型斑块的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表现,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椎动脉机械性压迫、神经反射与刺激、血管功能异常与血管畸形、血管内皮细胞自噬与铁死亡、脂质沉积、炎症反应等多环节动态交互作用。申请人前期临床研究也显示,推拿手法可通过降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1β, 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和增加尺神经传导速度,促进患者神经修复,在治疗颈椎病上疗效确切,同时,本团队前期的 Meta 分析研究发现,推拿手法不会影响颈动脉斑块动物模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增加斑块内脂质核心含量。因此,本团队结合前期临床研究,拟通过制定推拿治疗颈椎病伴动脉粥样硬化型斑块的技术标准,详细规定其技术操作规范和疗程等内容,为颈椎病伴动脉粥样硬化型斑块的治疗提供技术指导,进一步突显推拿防治颈椎疾病的特色和优势。

申报条件

拥护国家中医药政策,在推拿、康复、影像、心脑血管病防治或标准化领域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
单位须依法合规运营,近三年无重大医疗事故、失信记录或其他不良信息。
起草人应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主持或骨干参与过相关临床研究、技术规范或标准制定。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基层医疗分会理事单位、个人会员及已承担过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制定任务的单位优先。

起草单位及起草人名额

牵头单位:1家(已确定)
核心起草单位:8–10家(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协会、龙头企业)
一般起草单位:若干
起草人:每家单位限报1–2名,总人数不超过30人。
名额有限,按报名顺序及综合评估择优录取,额满即止。

参与权益

列入标准正式文本“起草单位”“起草人”名录;
获得标准发布后的宣贯及培训优先参与权;
优先承担后续配套技术指南、培训教材及数字化课程开发。

主要起草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推拿科

主要起草人

蒋涛: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江淮名医,安徽省名中医,安徽省卫生系统第五周期学术技术带头人(青年领军人才),第三批安徽省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医大师李业甫第一批学术经验传承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推拿科科主任、推拿教研室主任。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6年,擅长推拿、针灸、中药等治疗脊柱、骨关节及内、儿科相关疾病。现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刀疼痛康复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整脊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届长三角针灸学会联盟成员、安徽省针灸学会针推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推拿科)、安徽省省本级临床重点专科(推拿科)、安徽省“十四五”中医优势特色专科(推拿科)、安徽省“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推拿科)带头人。主持、参与各类课题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期刊论文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1篇;荣获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1次;出版专著4部,参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规划教材及“十四五”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各1部,参与制定专家共识1篇;获软件著作权3项。

倪璐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届华佗菁英班导师,国医大师李业甫学术经验传承人,全国第七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首批安徽省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

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促进会灸疗技术产业合作共同体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会治未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会疑难杂症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整脊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分会会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针灸学会针推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安徽省综合医院中医药质控中心委员,安徽省省级中医医疗(针灸推拿)质控中心委员。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中医优势专科、省本级临床重点专科(推拿科)骨干成员。

高大红:

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安徽省第二批省级学术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少儿共同体常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童发育与行为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黄河流域小儿推拿副理事长,安徽针灸学会针推结合学会常务理事。致力于新安医学培元固本学术思想指导小儿推拿的临床,教学,科研,科普工作。

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主持安徽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中文核心1篇(第一作者),科技核心2篇,出版专著2部,获软件著作权8项,申请发明专利5参编“十”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2023年《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新安医学小儿推拿》获安徽省卫健委第四代时代科普网络人气奖。中华中医药学会少儿共同体第二届技能比赛教师组讲课比赛第二名.2024年《健康小卫士成长大不同--一图知悉中医育儿小妙法?》获安徽省卫健委第五届时代科普图文类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