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7月,张大宁教授(以下简称张教授)接受了“中医与西医的整合”研究课题组的访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本文整理了张教授有关中西医结合的观点,从中医的双重属性、中西医结合的落脚点以及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中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中医学是一门建立在大量临床实践与经验积累基础上的学科,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具有防病治病的医学属性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属性;相比之下,西医学则是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民族文化属性并未突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西医学产生于两片不同的土地,环境的不同造就了文化和医学的差异。张教授指出:“在中国现阶段的医疗环境中,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必须明确中、西医‘术业有专攻’的前提。”在体认中、西医学差异性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共同目标以及聚焦人类身心的相同对象,使得二者的结合具备了广泛的基础。
张教授解析说:“中医学作为一门学科,‘学’字具有特殊的含义,构成‘学’就是一门完整的学科。有了医药活动,不等同有了医学。有了中医药活动不等同于有了中医学。”何谓学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指出: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纵观中医学术发展史,中医学在形成阶段援引当时先进的哲学思想认识生命现象,构建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如孟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即与《灵枢·邪客》“人与天地相应者也”相符。故中医学的形成是大量的临床经验积累和当时先进哲学思想相互作用、融合的结果。因此中西医结合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认同、学习和应用中医的理论及技术,中西医结合的第一步。
二、临床疗效是中西医结合的落脚点
1.发展中医,疗效为要
中医学作为一种成熟完善的医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而且还能够有效带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当前国家非常重视中医学的发展,但中医学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形式,更应该注重提高疗效。张教授指出中医学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既包含医学,又涉及药业、农业、工业、渔业、文化、旅游等多方面。“有效”是使这条经济文化产业链运作起来的引擎,应始终以临床疗效为核心,避免仅将中医作为文化符号,确保其医学属性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中医当前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中医学理论中的文化,如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子午流注等,以提高疗效为最终目的,才能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才能走向世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靓丽的名片。
2.直面问题,增强自信
患者常用西医病名描述疾病,常根据西医指标的变化评价中医的疗效,反映出中医的普及度与认同度低于西医的现实。针对上述问题,张教授指出:“西医学虽然自近代以来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其对于生命的认知还在不断完善中。”例如,20世纪70年代西医发现心理因素对疾病的转归有明显的影响,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不能够概括人体的生命活动,故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医学模式。与之相比,有着几千年学术史的中医学很早就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整体生命观,如形神一体、异法方宜、天人相应等理念均阐明了人体与心理、社会和自然的紧密联系,因此张教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四位一体的医学模式。张教授认为中医学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整体观、辨证论治等核心思想与现代医学的整合,彰显了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方向。
3.立足中医,兼擅西医
当前临床一线医生面对着诸多压力,如医学模式的转变等,临床疗效仍然是医学能够立足和发展的根本。张教授指出:较之张仲景、李时珍等古代名医,当前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张教授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医大师唐由之运用“金针拨障术”为毛泽东同志治疗白内障的事例,彼时中医的“金针拨障术”代表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治疗白内障的最高水平,然而现在西医10分钟内就可以完成白内障手术,用时少于金针拨障术,且痛苦较轻,效果更好。两种医学在治疗白内障的优劣一目了然,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中医临床疗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张教授提示中医临床医生:务必全面掌握中、西医知识与技术,面对一种疾病能提出多种治疗方法,在确保安全有效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运用恰当的中医、西医或中西医结合疗法,使其接受最好的治疗,从而提升患者的认同度。
三、中西医结合构建三维诊疗优势
中西医结合通过“辨病”与“辨证”的协同,构建了多维度的诊疗模式,符合国家推动中西医优势互补的政策导向。张教授回顾历史,讲述了从事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杰出人物及其著作,如方以智《物理小识》、唐容川《血证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吴咸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等。在前人基础上,张教授提出了三维坐标诊疗模式,有效整合了中、西医学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1.中医优势,“证”为核心
早在《黄帝内经》中即体现出了中医辨病、审因、对症、辨证的四维辨治思想。张教授认为中医学诊疗的根本特点与优势是以“证”为核心。法随证立,方从法出,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搜集素材诊断得出“证”,如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针对“证”制定“法”,继而选择合适的调理手段,如方药、针灸、推拿等,从而达到施护、养生、延年益寿的目的。由此可见,中医的诊疗活动皆围绕“证”这个核心进行。
2.西医优势,辨病精准
张教授指出西医对于疾病的认识较中医更为深入。他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做了形象的比喻:正如观察一个人,西医从正面看比较直观清楚,而中医擅长从侧面分析人,将其分成若干类。中、西医从多个角度看待同一个人,更为全面立体。看正面是西医的“病”,看侧面是中医的“证”,在临床上可以结合。张教授以肾病为例进行说明。在临床分型方面,西医曾将慢性肾炎分为隐匿型、普通型、高血压型、混合型、急性发作型等;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西医又提出了活体组织检查病理分型,如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等方式观察有无肾小球硬化萎缩、间质纤维化、血管狭窄、新月体等,从而得出如IgA肾病、膜性肾病等病理分型。即西医对于慢性肾脏疾病采用临床和病理的二维观测方法,如此可以找出一个交点,实现较为精准的辨病。
3.三维定位,疗效显著
张教授指出:西医学的临床常规检查与病理诊断形成了认知疾病的二维交叉点,中西医结合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辨证,根据“证”参考“病”,构建三维立体坐标,定位更精准,其临床使用价值更高。临证时,张教授广泛采取中、西医诊断方法,灵活使用中、西医治疗手段,运用三维坐标指导疾病的诊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例如,张教授在治疗肾性血尿时将中西医进行了结合,提出不可仅根据“镜下血尿”的检验而偏用止血药,应根据病机辨证论治。
四、结语
张教授从文化和临床两个方面深入阐述了中西医结合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探讨了基于不同地域文化形成的特色鲜明的诊断治疗方法。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医学科具有医学和文化双重属性,明确对中医文化属性的理解和认同是中西医结合的关键。中西医结合让人类有了三维立体诊疗疾病的手段,有益于推动人类医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医学工作者应秉持以疗效为中心的原则,去思考中西医结合的具体路径。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政府的支持、代表性医家创新性成果等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西医学的结合必将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卫生事业新局面。

4 天前
近日,由廖品正国医大师工作室主办的“2025年廖品正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大会暨国医大师廖品正眼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症诊疗经验培训班”圆满落幕,开州区中医院眼科获“廖品正国医大师工作室中医眼科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授牌。此次“廖品正国医大师工作室中医眼科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正式落户开州区中医院,标志着国医大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正式下沉基层。基地将以廖品正教授学术思想为引领,...

25 天前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管理办法》,为加强生命科学领域学术交流,促进科学知识传播,生命科学部现公开发布2025年度专项项目(科技活动项目)申请的通告。 一、项目定位和资助计划 (一)项目定位 本专项项目(科技活动项目)用于资助与生命科学领域发展相关的学术交流和科学传播等活动。包括以下2种类型: 1.学术交流类:在华举办的,由国际学术组织发起的,具有影...

29 天前
《大众健康报》创刊于1957年,统一刊号是CN 51-0075,是由四川党建期刊集团主办的覆盖全国的医药卫生科普报,创刊50余年,先后荣获全国卫生报纸十佳、全国重点健康类报刊等荣誉,目前,《大众健康报》的发行量位居全国同类报纸前列,发行对象是全国各地关心健康的普通读者、医院、药店、诊所的医务人员、住院病人等,目标读者人群集中、固定、针对性强,是医疗、保健的向...

1 个月前
10月21日,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璧山医院(璧山区中医院)在“璧山区中医药特色文化街区国医馆”举行国医大师唐祖宣传承工作室揭牌仪式暨拜师仪式。唐祖宣国医大师、璧山区卫生健康委领导,以及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璧山医院(璧山区中医院)领导班子、职能科室负责人及部分职工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重要时刻。仪式由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璧山医院(璧山区中医院)副院...

1 个月前
祝贺滦州市中医院院长孟德儒拜师国医大师李佃贵 《庄子.养生主》有言: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为更好的精研中医之道,12日上午,一场隆重的国医大师传承拜师仪式在唐山市人民医院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我们得以见证孟德儒院长成为国医大师李佃贵的亲传弟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拜师仪式遵照中国传统习俗,孟德儒院长与其他弟子一起宣读拜师誓词,向老师行拜师礼,...

1 个月前
传承岐黄薪火 创新武当中医 | 十堰市中医医院隆重举行国医大师丁樱、唐祖宣拜师授徒仪式 今天下午,十堰市中医医院新院区一楼会议中心,一场传承中医药文化、弘扬国医精神的拜师授徒仪式在此隆重举行。国医大师丁樱、唐祖宣两位教授亲临现场,收徒授业,为十堰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中国中医科学院原副院长杨友群教授,十堰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潘云峰作为见证人,与...

1 个月前
5月20日,由信阳市卫健委主办、河南羚锐医药有限公司承办的国医大师老区行——《国医大讲堂》宣讲活动在新县羚锐百亿贴膏剂生产基地举行。在活动期间,国医大师唐祖宣授徒拜师仪式同时举行,信阳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徐文启有幸成为其弟子。 专家简介 唐祖宣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国医大师。唐祖宣教授六十多年来...

1 个月前
未病先防,预防浊毒内生和外感; 已病防变,及早发现并祛除浊毒; 既愈防复,扶正固本,根除浊毒之源。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 引进顶级国医大师及学术流派 举办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 “浊毒”理论临床研究基地揭牌仪式 暨收徒典礼 传承“浊毒”理论薪火 佑护一方群众健康 推动岛城中医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为加快中医技...